新闻动态
NEWS AND INFORMATION
|
全球变暖导致中国雾霾现象频发?时间:2024-11-08 全球变暖与中国雾霾频发之间确实存在一定关联。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及气象事件表明,全球变暖对中国雾霾天气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2016 年全球气温再创新高,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导致近期京津冀地区霾天气多发重发。2016 年 11 月以来,我国京津冀地区共发生 7 次持续性中到重度霾天气过程,比 2015 年同期偏多 2 次,平均霾日数为 23 天,较 2015 年同期偏多 5 天。国家气候中心专家指出,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显示,2016 年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气温最高的年份,我国 2016 年气温为历史第三高,其中 12 月为历史最高。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冬季温度升高大于夏季,高纬度温度升高大于低纬度,高低纬度的温度差异缩小,不利于冷空气南下,使得冷空气过程少,强度总体偏弱,也导致霾天气较近几年多发重发。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许冰研究员团队研究显示,中国北方风力强度的变化与全球温度变化密切相关。随全球温度增高,风力强度减弱,从而导致大气污染物含量增加,有利于雾霾天气的形成。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2019 年 3 月 21 日发布的科研成果显示,全球变暖导致北京重度雾霾天气发生频率增加。研究结果显示,在气候变暖场景下,不利于北京雾霾扩散的稳定气象条件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比上世纪分别增加了 50%和 80%。 2024 年,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 11 月 7 日消息,预计未来三天,华北地区、汾渭平原、黄淮西部等地能见度转差;最新预测预报结果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于 11 月 8 日至 13 日出现一次中至重度污染过程。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表示,今年秋冬京津冀等地的雾霾天气多发与全球变暖、冷空气活动偏弱有一定关系。随着近期全球气温较高,冷空气强度与常年相比有所减弱,导致近期暖空气占据主导地位,形成静稳天气条件,这为雾霾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全球变暖如何影响气象条件致中国雾霾频发全球变暖对中国雾霾频发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东亚冬季风减弱,东亚大槽变浅,使得京津冀地区中低层大气更加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风速很小、大气静稳、近地面逆温、湿度较高等不利气象条件容易出现。例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位于太行山东侧 “背风坡” 和燕山南侧的半封闭地形中,受青藏高原大地形 “背风坡” 效应所导致的下沉气流和 “弱风效应” 影响,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显著的下沉气流区,这不利于大气对流扩散及污染物清除。风速小对于污染物水平扩散极其不利;重污染天气期间,通常有逆温层发展,导致大气垂直方向静稳度增加,大气边界层高度明显降低,对污染物垂直扩散不利;相对湿度增加有利于细颗粒物的吸湿增长,还会促使气态前体物向颗粒物加速转化,导致颗粒物浓度快速增加。 全球变暖与中国北方风力强度及雾霾关系180 年来,百年尺度上,中国北方风力强度具有逐渐减弱趋势,而在几十年尺度上,呈现出大约 60 年的周期变化。大气污染物含量与风力强度成反相关关系,风力较弱时期,大气中污染物含量增加,有利于雾霾天气的形成。全球变暖导致华北平原静稳天气增多,从而增加了冬季强霾事件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尽管我国政府实施严格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但近年来北京地区冬季强霾事件增加。这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华北平原静稳天气增多,从而增加了冬季强霾事件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若不加大减排,未来冬季强霾事件可能趋于常态化。 全球变暖场景下北京雾霾变化在全球变暖场景下,北京雾霾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北京冬季雾霾天气发生时,地表北风和对流层中层西北风减弱、并伴随着低层大气层结稳定性增加,这导致天气条件非常不利于雾霾迅速扩散,使其累积进一步发展成重度雾霾。研究结果显示,在气候变暖场景下,不利于北京雾霾扩散的稳定气象条件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比上世纪分别增加了 50% 和 80%。这种变化与全球变暖导致的低层大气迅速增温以及东亚冬季风减弱等一系列大气背景场变化密切相关,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北京冬季重度雾霾事件的发生频率。 全球变暖导致中国雾霾频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气象条件、地形、污染物排放等多个因素。为了应对雾霾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改善能源结构等,以减少雾霾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同时,全球各国也需要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为改善全球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